【续西游记】全文阅读,在线阅读

《续西游记》是明代佚名撰写的白话长篇神怪小说,又名《续西游真诠》。一百回。成书于明崇祯年间。

作品接续《西游记》,写僧师徒到西方灵山雷音宝刹取到真经之后,保护经卷回东土长安的故事。书中的主要人物与《西游记》基本相同,保持了唐僧、孙悟空、猪八戒、沙僧等形象原有的性格和特点,一路上与妖魔斗争,不仅场面壮阔,神魔精怪变幻莫测,充满瑰丽的幻想,而且幽默诙谐。

一、内容简介

《续西游记》的主要内容是写唐僧四众取经东归途中的一段经历。唐僧徒众历八十一难到达灵山雷音寺,佛祖如来担心四人难以保护真经回去,询之因何心而取真经,唐、孙、猪、沙分别答以志诚、机变、老实、恭敬四心,孙悟空还随口答以机变心对付八十八种邪心。如来恐孙悟空机心生变,难保真经,派比丘僧、灵虚子两人暗中保护。他们携带八十八颗菩提珠和木鱼梆子,辅助取经师徒净心驱魅,护经返程。后四众在路途中遭遇诸多妖魔。最终,孙悟空等顿悟机心乃起魔之根,于是灭机心,笃真经,于路无阻,顺利回归大唐。

二、创作背景

《后西游记》《西游补》和《续西游记》均产生于晚明,是晚明文人在新旧价值观冲突下的文学创作,成为折射晚明文人心态的镜子。作为文人的独立创作,《西游记》续书的作者们虽是借西游故事的“酒杯”,却更是为了浇自己心中之“块垒”,以此来传达自己对时代、对现实的真切体会。但《续西游记》所续的到底是不是吴承恩本《西游记》,作者是谁仍有争论。

三、人物简介

  • 孙悟空
主要人物之一,小说从到达西方灵山雷音宝刹面见佛祖起笔,刻划这个形象。佛祖因他手拿金箍棒,毁伤了无限生灵,定要缴还这棒。孙悟空不舍,恳求不成,举棒与大力神王较量,因如来不容经、棒同行,被迫缴出如意棒,保护师父和经卷东行。遇有妖魔,便思念起棍棒来,曾三次返西天盗取,均未得手,桀骜不驯之性略存。东还路上,凭一条禅杖,复恃“积年机变”,穿火焰山八林,渡通天河,经新开河岔道,走九溪十二峰,变四众为尼姑诈女古怪,代比丘找菩提诱老水鼋,劬斗授徒计探美蔚君,石洞救僧智斗乌龟精,....“一路来愚弄了许多魔王洞主”,虽时时口念“怕师父说我伤生”,却常常心怀“降魔的意念”。后来,亳毛失窃,禅杖告偷,他才只好改学梵语经咒缚魔,直到东土。
  • 唐僧
主要人物之一,他去西天取经,走了一十四载,受八十一难,终于来到西方灵山雷音宝刹,获赐真经一藏共五千零四十八卷,踏上了东归征途。作者在书中保留了《西游记》中唐僧虔诚苦行的一面,他饥餐露宿,时刻不离经担,每遇妖魔先考虑经卷不被夺走,不受沾污。为保住经卷,他甚至情愿“割肉喂鹰,含身喂虎”,“舍了残生”。他遭遇妖魔种种阻难,但没有挫折志诚信念,美色与富贵也没能动摇他常守之心,终于把真经送回东土洪福寺,受佛祖之封,成了正果。
  • 猪八戒
主要人物之一,唐僧的二徒弟。他长嘴大耳,呆头呆脑,性格憨厚、质朴,单纯,作者把他做为“老实人”形象来塑造。在东归途中,他不再挑唆师父念紧箍儿咒,尽管仍常与孙悟空斗嘴使气,仍然偷懒耍猾,他们之间的关系。比取经路上亲密多了。他还是贪吃贪嘴,不辨真假,吞了妖魔变化成馒头的大石块,腹痛难忍;偷吃病魔变的熟瓜,翻肠搅肚,半步难走,被妖怪痛打一顿。他爱财之习未改,曾明瞒暗偷客商的麝香,藏在腰间,惹来了妖糜的不断纠缠,阻住了前路,被孙悟空骂为“呆子”。

四、作品鉴赏

1、主题思想

《续西游记》的主旨意在说明禅宗佛学中最为重要的佛性问题,吴承恩的小说《西游记》中是降妖除魔、保护唐僧、西行取经的主题,而《续西游记》所要表达的主旨和《西游记》有很大的差异,主要是宣扬佛法的主题。《续西游记》的序言中提及用何种方法达到禅宗修炼的目的,也可以将此认同为如何成佛的问题。“起魔摄魔,近在方寸”,意在说明一切妖魔的产生,都是由人的内心所致,而一切妖魔的毁灭,也都是由人的内心所灭。“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”,意在说明修心养性是离开世俗而通向佛界的唯一途径。同时说明禅宗标榜“以心传心”“不立文字”“教外别传”等,用这样的方式去发觉内心的真性,从而实现修行成佛的目标。这正体现了《续西游记》序言中说到的“即经即心,即心即佛”的真正含义所在。
《续西游记》中的“明心见性”思想是整部著作所要阐释的核心思想。著作中也多次强调这一思想的重要。如书中第十回这样说到:“履道坦坦莫邪行,一入邪途怪便生。试问前行何是正,但教性见与心明。”第七十五回中有词云:“世事尽皆梦幻,人生自有真经,老僧披剃换仪形,只为了明心性。一入贪痴皆妄,此中昧却虚灵。邪魔乘隙乱惺惺,早把一腔持定。”将“明心见性”当作禅宗佛学的主要思想,并通过这种思想的深入,使人忘却人生中各种复杂情感的杂念,从而达到一种“无有边畔,亦无方圆大小、亦非青黄赤白,亦无上下长短,亦无慎无喜,无是无非,无善无恶,无有头尾,诸佛刹土,尽同虚空”的真正的内心思想。可见《续西游记》中主张追寻内心真正的思想感情,不因各种不净根因而产生杂念,只有这样,才能实现修真成佛的目标。

2、艺术特色

《西游记》前十四回是对唐僧、孙悟空出身经历的描写,《续西游记》前四回则主要是对灵虚子经历的描写。《西游记》中将唐僧师徒的取经的足迹串连起来,各个故事情节之间又多是因为唐僧饥饿或是唐僧肉而引来妖魔鬼怪,同时将孙悟空、猪八戒、沙和尚三个徒弟的化斋和对师父救助的故事串连起来,其故事情节看似相连在一起,但实际上是断开的。而《续西游记》的写作手法与《西游记》并不相同。《续西游记》中将埋伏笔的写作手法贯穿在整部著作的始终,注重故事情节之间的紧密联系,同时使用明暗对应的相关线索来贯穿全书,从而使《续西游记》的创作更加新奇。《续西游记》中处于暗中的线索是:孙悟空遇到妖魔使用的机变之心;唐三藏、猪八戒、沙和尚遇到事情的混乱之心。前面的线索贯穿在整部作品当中,后面的线索将作品中不同的故事情节紧密的连接起来。而处于明中的线索:比丘僧到彼、优婆塞灵虚子保护唐僧师徒取得的真经回归东土;唐僧师徒取经回到东土历尽艰难险阻的过程。前者贯穿在整部作品当中,后者在故事情节中展现出来。《续西游记》中将这种埋伏笔的写作手法展现的淋漓尽致,同时这种写作手法加强了具体故事情节之间的联系。

五、版本信息

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嘉庆十年(1805)金鉴堂藏板本,藏日本天理图书馆;清同治渔古山房刊本,藏国家图书馆、天津图书馆。1986年春风文艺出版社“明末清初小说选刊”排印清同治七年(1868)渔古山房刊本,1986年江苏文艺出版社排印本,中华书局“古本小说丛刊”、上海古籍出版社“古本小说集成”影印金鉴堂藏板本。

发表评论